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陶笛多數(shù)是一種源自意大利、狀似潛艇、有哨口、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。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陶笛是怎么發(fā)聲的,大家千萬別錯過。 ?
?
陶笛是怎么發(fā)聲的 ?
為什么陶笛不是用陶做的,那不是用陶做的也叫做陶笛嗎?其實我們應該回溯到陶笛原始的名字,他的名字叫奧卡利那笛,因為常見的奧卡利那笛是用陶土做的,因此一般人則叫他陶笛,此時我們所稱的陶笛,指的是奧卡利那笛,而不單單只是”陶做的笛”。因此陶笛不一定是陶做的,也可以用木頭或塑膠做的,甚至也有人用金屬打造。 ?
那么奧卡利那笛和直笛、*的塤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?直笛是一種開管樂器,也就是直笛的尾端是開放式的,所以音波震動到尾端后就直接傳送出去。直笛的開孔位置也會因為離出音孔的距離愈遠而聲音愈低。而奧卡利那笛是閉管樂器,他的尾端是密閉的,所以音波震到尾端時再反震回來,會跟原本的音波形成的共振。也因為閉管的關系,開孔的位置對音高影響比較小,反而是開孔的大小,孔的總面積愈大,聲音就愈高。也有人說奧卡利那笛應該是球形樂器,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奧卡利那笛是球形的,不宜稱為”管”。但在樂器分類上并沒有球形樂器這個名詞,而且某些奧卡利那笛也做長筒狀的,因此仍把他歸類在閉管樂器比較恰當。奧卡利那笛與直笛相同的地方,就是兩者都有吹嘴的設計,透過吹嘴,吹奏出聲音變得很簡單。 ?
而奧卡利那笛又跟*的塤有什么不一樣呢?塤(亦寫做塤)是*古老的一種樂器,他跟奧卡利那笛一樣都是球形且閉管式的,但吹口的部分是平口設計,沒有奧卡利那笛的吹嘴,因此他的吹奏必需靠演奏者去調(diào)整角度才能吹出聲音。因此比起奧卡利那笛來說,較難學習。 ?
綜合上面兩者的分析,我們知道,其實奧卡利那笛有兩個重要的特點,那就是要有吹嘴,且必需是閉管式的樂器。而球形是他普遍的造形。因此我們可以說最基本完全沒有指孔的奧卡利那笛,就是我們平常在吹的哨子了。后來有人挖了一個孔形成可以吹兩個音的鳥笛,這也是奧卡利那笛的一種。 ?
知道了吹嘴是很重要的特點,我們來看看吹嘴是怎么發(fā)出聲音來的。吹嘴有兩個很重要的部分,分別是氣道和笛唇兩個地方,這兩個地方往往也是決定奧卡利那笛聲好不好的重要關鍵。一般來說其他地方如果受到破壞,還可以補救,但如果是這兩個地方受到損害,這把奧卡利那笛就等于是沒救了,所以我們要很小心的去保護吹嘴的部分。話說回來,當我們對著吹口吐氣時,氣順著氣道流往出音孔后,會被笛唇分成兩邊流動,一道氣流往奧卡利那笛內(nèi)部,一道氣流往外部,因為空氣流動會造成氣壓的不同,因此氣流就開始一會兒往外,一會兒往內(nèi),形成一定頻率的空氣振動,因此就發(fā)出了美妙的聲音來了。 ?
發(fā)出聲音之后,我們就可以利用音孔來改變他的音高。因為奧卡利那笛是閉管樂器,因此他的音高跟開孔位置比較沒有關系,主要是受到內(nèi)部空間和開孔總面積的影響。內(nèi)部空間愈大,聲音會愈低,所以愈大顆的陶笛,聲音愈低沉。開孔總面積包括指孔和出音孔的加總。但開孔也不是無限制的,到一定的比率時,會開始有氣音的產(chǎn)生,因此在內(nèi)部空間和開孔面積的拿捏上,就變得很重要了。 ?
?
陶笛的演奏方法 ?
以雙手大拇指按住陶笛背面兩個氣孔,食指與中指分別按住正面氣孔。 ?
無名指輕輕扶住陶笛底部,以防陶笛在手指全放時掉落。 ?
以指腹輕輕按壓氣孔,不可用指尖,只需留意不可有任何空隙,不必太用力。 ?
陶笛的演奏技巧 ?
以嘴唇輕輕含住吹口,不可含太深,以免蓋住出氣孔。 ?
吹氣方式宜以丹田之力(腹腔)穩(wěn)定送出,一可避免太多口水,二可產(chǎn)生振音效果,讓笛韻更為悅耳。 ?
長音的吹奏,要求音量平穩(wěn),不可忽大忽小,音與音之間,要流暢的連接,不可斷斷續(xù)續(xù)。 ?
短音與重音需運用“踢舌”的技巧,將舌尖抵住上腭牙齒與牙齦的相接處,于吹氣時瞬間將舌頭縮回,就像念注音符號“ㄊㄨ”一樣,這樣的聲音干凈有力,聽起來有活潑歡樂的感覺。 ?
滑音:開合氣孔的方式,一般是直接提高手指,音階瞬間轉(zhuǎn)換,另一種方式是將手指向陶笛外側(cè)慢慢滑開,如此可以產(chǎn)生優(yōu)美的滑音。 ?
圓滑音:在兩個以上不同高的音符之間加上“”記號,此記號成為圓滑線,它的吹法是用一口氣連接的吹完整串音符,中間氣不間斷,注意*個音仍要踢舌! ?
氣震音:氣震音是指在吹奏中用氣流的變化來讓發(fā)出的音發(fā)生波動,產(chǎn)生顫抖的感覺,所以又稱氣顫音,靠腹部控制,又叫腹震音。 ?
呼吸方法:使用胸腹式呼吸法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呼吸方法,大致分為兩個步驟,吸氣速度要快,胸腹要做到聯(lián)合動作,讓胸腹快速吸到更多的氣,也可以用口協(xié)助吸氣。 ?
怎樣學習陶笛 ?
吹奏姿勢 ?
正面:或坐或立,身體必須端正,重心平衡,上體放松,不能聳肩,兩肘略張開。 ?
側(cè)面:背部自然伸直,不可向前傾,使陶笛與直立的身體保持45度。 ?
口形 ?
先將吹口輕輕放在下唇上。 ?
吹口的位置在上下唇之間,門牙緊,不可以用門牙咬住吹口,也不宜含太深。手型 ?
以雙手大拇指按住陶笛后面的兩個音孔,雙手食指按住陶笛前面上兩孔,雙手中指按住陶笛前面的下兩孔,以最自然的姿勢把持陶笛,不可過松過緊,以便靈活而準確地開/按每一個音孔。 ?
以雙手無名指托住陶笛尾端,右手在上左手在下(不可顛倒)。 ?
運指時以各手指*節(jié)指肚肉厚平軟部分按孔,不可用指尖,手指關節(jié)必須自然彎曲隆起,不可以過度用力是關節(jié)下凹。 ?
練習吹奏時盡量把陶笛掛在胸前以免摔碎。 ?
呼吸方法 ?
陶笛的呼吸和平時說話時的呼吸是不大一樣的。它需要采用“腹式”或“胸腹聯(lián)合”的呼吸方法,就像要吹滅1米以外的一支蠟燭,不是簡單地把肺部的氣通過喉頭呼出,而應該下意識的深吸一口氣,并且下意識引導至丹田(臍下少許小腹處),這時的吸氣一定是自然松弛,并且是胸腹聯(lián)合的。呼氣的感覺就像在一座山頭呼喊另一山頭的同伴,必須把氣息盡可能拉長,就是高聲唱歌和抒情吟頌的狀態(tài)。細水長流而非突然暴瀉,練習時一口氣不得少于8秒,8秒鐘內(nèi)能用腹部支撐和控制氣息,做到發(fā)音強弱收放自如。吹奏陶笛發(fā)音的質(zhì)量和藝術感染力主要取決于是否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。 ?
運舌方法 ?
舌頭在陶笛吹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:陶笛發(fā)音時需要用舌頭作”TU“(音:吐,用T表示)或”KU“(音:苦,用K表示)的動作可以使吹出的音飽滿有力,還可以用來隔開前后兩個相同的音。按照一定規(guī)律用”TU“”KU“配合發(fā)音還可以表現(xiàn)歡快跳躍的樂曲。 ?